“211”托起強企之夢
1984年,當年輕的汪文平和范亞波夫婦在寧波鄞州區瞻岐鎮建起以防水蓋、防震圈生產為主的家庭小作坊時,誰也沒有料到,近30年后,這個取名“力達”的小不點,已悄然成長為中國物流搬運設備的巨頭。
如今的寧波力達物流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達公司”)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注冊資本1580萬元,擁有130多家設備投資型和業務控制型分廠,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企業。公司具備年產手動液壓搬運車30萬臺、電動類系列托盤搬運車和托盤堆垛車及其配套零部件3萬臺套的生產能力,產品90%銷往海外,并在美國、比利時、日本等多國建立了業務開拓型銷售分公司,2013年產值有望突破3億元。
如今,人們看到是力達公司的輝煌,看不到的則是近30年來汪文平夫婦走過的坎坷歷程。他們以堅強的意志,一次次將力達公司從死亡邊緣救起,并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那就是兩大法寶、一條樞紐、一個命題的“211”文化。
兩大法寶:虛擬經營+模塊研發
電動類系列托盤搬運車和托盤堆垛車在物流搬運行業以零配件數量多、技術含量高、整體結構復雜、工序管理難度大而著稱,業內許多企業都望而卻步,而力達公司卻敢于迎難而上,“虛擬企業經營模式”和“模塊式開發”是其兩大應對法寶。
力達公司的核心部門成員有30個,沒有生產車間,只有130多家不相隸屬的生產加工廠,這些廠被稱為設備投資和業務控制型分廠。公司通過信息化手段將這些工廠鏈接起來,研發出來的新產品通過企業ERP下達和管理。為保證產品質量,原料采購供應等均由力達公司提供,產品由公司回購。這種國內罕見的管理模式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發展潛力,130多家分廠風險共擔、榮辱與共;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新時代的企業家,讓總公司徹底從繁瑣的日常生產管理中解放出來,集中資源聚焦新產品研發。
為確保產品領先,力達公司創造性地采取了“模塊式開發”模式。公司設有1個省級研發中心,與寧波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緊密的科技合作關系;產品全部實現模塊式開發,室內物流設備核心部件的技術完全自主化,是中國同行業中唯一依靠自己的研發團隊和設備,從零部件開始到整車裝配全部由自己完成的企業;從設計到產品,國外要3個月,國內同類企業要1年,而力達公司只要1個月。2005年以來,力達公司已有45個新產品分別被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市經委列為寧波市市級新產品計劃項目和寧波市工業新產品計劃項目。
2024-10-08 11:13
2024-10-08 11:12
2024-10-08 11:10
2024-10-08 11:03
2024-10-08 10:59
2024-10-08 10:58
2024-10-08 10:57
2024-10-08 10:55
2024-10-08 10:53
2024-10-08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