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開復在《時代雜志》的專欄中描述了“中國世界工廠+AI”的未來,其中提到中力的無人駕駛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是“產品+AI”的新理念,顛覆了傳統自動搬運設備對現場環境要求高、投入成本大、方案升級成本高的現狀。
中力將搬運分為有效搬運(需現場判斷、需次次人為來決策)、無效搬運(點到點、位到位、區到區搬運),搬馬機器人專注于解決無效搬運,讓自動搬運的投入成本更低、操作更簡單、隨時可以增加設備,真正實現讓搬運機器人走入千企萬廠。
中國世界工廠 + AI 的未來"
多年來,中國一直被喻為“世界工廠”,即便在全球其他經濟體紛紛遭遇新冠疫情重擊的2020年,中國制造產業仍然維持穩健的增長范式,全年產值高達3.854萬億美元,占到全球市場近三分之一。
但如果你腦中的中國工廠是“血汗工廠”,現在是時候修正你的刻板印象了。中國經濟已經迅速地從疫情沖擊下復蘇,疫情同時催化了各種各樣人工智能(AI)的應用場景加速實現。自2014年以來,中國的AI專利申請量已經超越美國,至今維持全球領先。在學術領域,中國的AI研究論文發表數量、AI期刊的引用量,也雙雙在近年超過了美國。在產業方面,AI應用在國內的落地速度超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商業價值的AI應用如今開始百花齊放,整合了軟件、硬件和機器人技術的新一代自動化揭開序曲,AI賦能傳統行業的能量,正在蓄勢待發地重塑各行各業。
人類社會至今經歷了三次不同的工業革命:蒸汽革命、電力革命和信息革命。我相信,AI將會是推動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引擎,在世界各地點燃數字化和自動化的變革,而這波前所未有的硬科技浪潮,將由中國來引領實踐。
由于勞動人口減少和新增人口放緩,中國的傳統產業正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巨大壓力,AI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技術解答。人工智能不僅能夠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擴大整體產能,還有望能帶來收入的增長。
我們看到幾家成熟的領軍企業也開始積極擁抱AI。創新工場參與了有28年歷史的中力電動叉車,這家頭部的鋰電叉車制造商已經推出了能夠在工廠、倉庫自主運行的無人叉車,并且無需對運行環境進行改造,能快速實現從手動到電動到自動駕駛的搬運賦能創新。
▲:2021年,中力搬馬機器人XP1在DC進行點到點貨物搬運。
2025-03-16 08:35
2025-03-16 08:26
2025-03-15 08:52
2025-03-15 08:51
2025-03-15 08:50
2025-03-15 08:49
2025-03-15 08:46
2025-03-15 08:45
2025-03-15 08:37
2025-03-15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