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叉車集團公司的核心層企業—合肥叉車總廠,始建于1958年。1993年9月,安徽叉車集團公司通過定向募集方式,獨家發起設立了本公司。1996年9月,本公司公開向社會發行3000萬股股票,并于當年10月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安徽合力”股票代碼“600761”。截止到2005年12月31號,公司總股本為3.07億股,流通股1.78億股,資產總額14.7億元,凈資產10.5億元。 公司目前主要經營叉車、裝載機、工程機械、礦山起重運輸機械、鑄鍛件、熱處理件制造及產品銷售。金屬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險品)、電子產品、電器機械、橡膠產品銷售;機械行業科技咨詢、信息服務等業務;房產、設備資產租賃。公司的主導產品“合力”牌叉車及各類倉儲機械廣泛的應用于工礦企業、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等行業的裝卸及短距離搬運作業。...... |
合力股份營銷總部副總李浩(左)與中叉車網負責人(右一)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看好國際重裝叉車市場
早在2007年10月末,安徽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相繼報道了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安徽叉車集團)自主研制的重型叉車替代進口產品、走出國門的新聞,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幾年過去了,安徽叉車集團的重裝叉車發展的情況如何?就這個問題,我網負責人利用在北京舉辦BICES/IVEX 2011展會的機會,現場采訪了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部副總經理兼重裝銷售部經理李浩。
中叉網:李副總,幾年過去了,合力的重裝叉車發展情況如何? 李浩:合力介入重叉到今天已有近十年的時間,相對合力的小噸位叉車而言,規模和份額都很小,對于該行業的國際國內的老大哥來說是新兵。我們現在累計銷售超過千多臺,而且都是以12-46噸叉車為主,集裝箱、堆高機和正面吊在這幾年累計下來有兩百多臺。重叉對合力來說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每年都有40%的增長,從速度上來看,超過行業平均增速。 中叉網:您覺得現在目前這個業績如何? 李浩:正如我剛才所說重叉在集團的份額很小,但就是跟自己比的話,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今年整個叉車行業的增長應該是在百分之三十多,其中重裝叉車今年估計增長50%,是相當驚人的。當然,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提高份額。 中叉網:您也知道,最早之前,中國的重裝搬運設備基本上是被國外品牌壟斷,國內也基本上只有大叉、寶雞叉車在介入這個行業,到目前為止,包括合力、杭叉、三一、龍工、柳工、山河智能等不少的公司都在介入這個行業,目前這種競爭格局的態勢您怎么看待? 李浩:剛才你所講的這幾個品牌外,卡爾瑪一直在國內外品牌里占領導地位,現在林德在廈門年產一百多臺,還有科尼,像這些外資品牌的重裝叉車也在國內發展,并且速度也很快。那么,合力這幾年也在奮起直追,從12-46噸叉車,重裝叉車的型號和體系基本全部覆蓋,產品線也比較全面,品種也基本上都能夠滿足市場。但是現在隨著重裝市場的發展,我們在不斷的改進和繼續研發來應對,更好的服務中國和國外的需求。 目前市場上競爭很激烈,重型裝備往往是要通過招標的,那么在招標過程中,我們看到外資品牌價格在不斷下降,國內品牌的價格也在下降,國內外品牌雖有一個價格差,但差距在縮小,這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利潤越來越薄。外資品牌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我們也在提高市場占有率,這樣市場競爭就愈演愈烈了。不過,多品牌的這種競爭格局是中國工業車輛發展的必然,合力坦然面對且歡迎這樣的競爭。 中叉網:中國重叉行業的潛力,您是怎么看待的? 李浩:其潛力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隨著集裝箱、物流以及鋼鐵行業的發展,重大件的搬運也越來越多,對重型叉車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上升,這個從工業車輛協會的統計數據也可以看出,這幾年都在逐年的上升,市場的需求也在增大。 中叉網:合力在對重叉的研發方面有那些具體投入? 李浩:有,集團專門有重裝事業部,研發部門有重裝產品研究所。一方面,跟蹤世界最先進的重裝技術的發展,另外結合我們國內的實際情況,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一方面是滿足用戶的最大需求,提高自己產品的可靠性及減少故障率。合力產品的質量已有明顯的提升,獲得了用戶的好評。 中叉網:李總您能否介紹下,32噸以上已推向市場的具體有哪些產品? 李浩:32噸以上的產品市場需求比較少。28-32噸是一個系列,28噸跟20-25噸相比,就國內來看,市場雖有一定的需求,但市場份額比20噸以下的就少多了,大部分是12-18噸約占75%。所以我們盡量抓住這些產品發動機等其他關鍵配套件,因為目前發動機進貨周期很長,滿足不了國內及時交貨的需求。 中叉網:您對今年全國叉車的形勢怎么看? 李浩:就整個工業車輛而言,今年比去年同期估計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增長。據工業車輛協會的統計,今年1-9月份是244000臺,相比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銷售量,還有四季度雖然有增速大大放緩,我想應該是保持有30%左右的增量沒有問題,今年整個國內的市場趨向是一季度增量最大,二季度增幅小,三季度增幅就更小,四季度我覺得應該有5%-10%的增幅,全年會保持在30%左右的。安徽叉車集團與中國工業車輛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安徽叉車集團在工業車輛的統計中占了比較大的比重,我們1-9月份的銷量也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在30%以上,預計到年底,我們的計劃目標也能夠實現。 中叉網:安徽叉車集團,在開發新產品上有沒有什么計劃或藍圖? 李浩:“合力”技術中心是1995年初由國家四部委聯合認定的首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之一。從2003至2010年連續8年被評為“安徽省優秀企業技術中心”。自組建以來,技術中心不斷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和完善自身職能,以適應專業化研究開發的需要。中心現有專業研發人員661人,其中碩士79人.目前已從最初的兩個研究所和一個產品試制車間發展到目前的12個職能研究所、1個專業研究室室、1個中試基地。這些職能機構構建了包括前端公共技術及基礎技術支持平臺、產品及產業研發平臺、后向服務平臺的比較完整的產品研發體系。 技術中心中試基地具有完整的試制試驗能力,擁有整機及零部件性能測試、可靠性驗證等各類試驗臺100多臺套,并配備了大量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儀器,擁有國內一流的整車試驗場、AGV試驗場。建成了“基于PDM的4C集成技術產品研發系統”平臺、協同信息管理系統平臺以及以環保排放控制、新型傳動、電磁兼容、人機工程及消失模鑄造為主要方向的環保叉車研發平臺,為產品自主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軟硬件保障。 為進一步縮小與國際一流產品的技術差距,取得更多的原始性創新成果,“合力”籌建了安徽省工業車輛重點實驗室,開展整個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如振動噪聲、傳動技術、新能源及混合動力等基礎性關鍵技術的研究。 2009年,“合力”第二次組織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并已獲得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項目的支持。目前是省內乃至全國為數不多連續兩次獲得國家創新能力建設支持的企業技術中心。 近幾年技術中心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和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一批重要的科研項目,先后獲得了國家優秀火炬計劃項目、省科技進步獎等重要獎項。共獲得專利75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主持或參與制定了國家/行業標準12項。 正面吊國家標準由我公司參與審核,并于09年3月份在哈爾濱會議通過。 中叉網:依照我們從行業的角度看,目前工業車輛的發展合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你們怎么看待這個行業將來的趨勢和走向? 李浩:我認為中國工業車輛的發展速度是比較快速的,涵蓋的方方面面對工業車輛的需求也是比較大的,我們一方面要不斷的提升產品的質量,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對交貨期的需求;第二方面,開發出更多適應市場的產品來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層次。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市場、讓用戶更加滿意,為我們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中叉網:感謝李總接受我們的采訪,再次感謝! 后記: 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1992年正式組建安徽叉車集團公司,系安徽省國資委所屬國有獨資公司,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15號,注冊資本1.3億元,其中核心企業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國叉車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公司是安徽省首批6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之一,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工程機械建設(合肥)基地龍頭企業;公司技術中心是全國首批、叉車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自1991年以來連續20年保持國內同行業第一,2010年位居世界工業車輛行業第十位,為國內唯一進入十強的工業車輛企業。 公司的重裝叉車產品出口前景廣闊,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產品設計新穎、結構緊湊、外形美觀。在底盤設計上采用國際主流配置,合理優化配置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液壓系統、制動系統等主要部件,其叉車變速系統采用ECU控制系統,方便實現各種控制。配置故障碼顯示器,便于維修與保養。14-18t產品的液壓系統采用變量控制,節能、無溢流損失、效率高、降低油溫。整機排放符合環保要求。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最近三年多,重裝產品發生很多的變化,積累了產品設計及開發的成熟技術,在這個基礎上再接再厲,不斷發展與創新,同時不斷提高服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拓出一條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推出不同的產品。由此我們對合力充滿信心,預祝合力重裝叉車的發展將進入更為廣闊的天地,作為中國叉車的龍頭企業肩負重任,為民族工業車輛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
|
合力盛裝亮相“BICES 2011” |
合力股份營銷總部副總李浩(左一)和CITA秘書長張潔女士(中間)及中叉車網負責人(右一)在BICES 2011展上 |
|